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辽代古塔建筑类型及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25-08-2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第一,塔身平面边数较多。最多为十二边形,后期多为八角形平面,扩大了观看的视野范围也使塔身弧线更接近窣堵坡的圆形曲线。第二,塔基和一层塔身比例较大约占整个塔高的1/5—1/6,成为其纪念性功能体现的重点部位。第三,塔檐由多层相轮演化而来,外部塔檐基本重叠而成。二层及以上塔身比例很短,没有门窗等仿木结构。第四,同西域窣堵坡,内部多为实心结构不可登临。如果内部可登临结构则一定少于外观的层数。

  要讨论辽代古塔建筑的类型,首先要讨论一下古塔建筑的分类情况。笔者认为古塔建筑的发展伴随着形式、材料、内涵、功能等不同方面的扩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不是通过一条线而是多条线索同时发展的。并列出古塔建筑在历朝历代的分类和类型的演化的脉络。(见图表1):

  笔者将建于辽上京的内蒙庆州白塔(楼阁式)和辽代北镇崇兴寺东塔(密檐式)为例对比分析其形态特征:第一、上端与木构楼阁相同,以多层塔身加塔檐叠加而成。二层以上塔身距离明显,但塔身高度仍多为自下而上逐层减小。第二,层层塔身、塔檐皆有大量的仿木构件,如门、窗、柱子、额枋、斗拱、挑檐檩枋、瓦陇、椽子、飞子等仿木构建筑的结构。与密檐样式相比,塔身仿木构件雕饰较多而纹样等装饰性雕饰较少。第三,辽式楼阁塔与标准楼阁式塔相同,内部空心可登临,但是后者外观楼层与实际楼层一致或比实际层数较少,这是因为带有平座层的楼阁式塔多从塔身内挑出而不是从内部的梁柱承重结构挑出的。

  提要:本文根据对辽代古塔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出较全面准确的辽塔分类演化图表,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四种辽代佛塔的主要建筑类型的形态特征和建筑艺术特点.最后指出不同形制的辽代古塔类型是辽代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见证,对辽代宗教建筑文化及其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楼阁式塔,顾名思义就是与中国传统楼阁样式相结合的佛塔。《魏书.释老志》有记载“上悬铜九重,下为重楼阁道。”根据实地调研统计现存的辽代楼阁式塔仅有六座,除却木构独例应县木塔,其他皆为更具有可比性的砖石楼阁式塔。相对稀有的辽式楼阁塔,北宋政权修建的楼阁式塔总数占北宋现存类型的80%以上,数量较丰富,形式也有不同。宋式楼阁塔每间距离较小,但斗拱体量较小,颇具唐风。塔身部位的门窗采用多条折线组成的壸门样式,不同于辽代普遍使用的圆券门。两者外部形态特征比例都具有与木构楼阁相似的特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辽宋时期是佛塔功能和性质演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原大地南北两端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轨迹的发展。南方的宋朝,已经开始出现了佛塔建筑功能的世俗化和宗教的融合化。塔的纪念性功能和实用性功能同时被要求并相互融合,产生了用于观敌眺望的料敌塔以及道教上具有补形意义的镇塔。而同时期位于北方的辽代政权仍受到来自唐朝、渤海和西域的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修建的古塔仍具备浓重的宗教意味。著名古建专家、建筑史学家张驭寰也曾在其著作中国塔888集团官网入口中提到“辽塔都是佛塔,体现佛教要求,充满佛教观念,…艺术水平较高,是光辉灿烂的一批杰作”。

  据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存辽代佛塔按照建筑外形样式共分为四种类型:密檐式、华塔、楼阁式和组合样式。下面分别从形态和艺术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四种辽代古塔的类型特征。

  密檐式塔是占现存辽代古塔中数量最多的类型,可以说是辽代古塔的“经典型”。然而正是这种被赞为“天宁式”的辽式密檐塔却与唐朝时期的密檐式塔的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以唐小雁塔和辽崇兴寺塔为例(如图2、3),前者的各层平面形式为四方形,而后者为八角形;前者仅有高高砌筑的台基相当于月台而没有塔基部分,基座是从地面直接升起的。后者却是以华丽的二层须弥座作为塔基;在塔身部分,唐代的小雁塔可以辨认出二层以上塔身结构,且每层还设有塔门等构件,而后者一层以上塔身距离极其紧密,塔檐基本是叠置而成。前者塔檐呈曲线收分形式而后者塔檐约呈直线收分;除此以外,后者塔身基座密布装饰但内部却为实心结构,前者表面为素面塔身,内部为小型空筒的可登临结构。唐代的这种类似于外部密檐内部楼阁的密檐塔也称唐式密檐塔,以西安小雁塔和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代表。相对来说辽式密檐塔建造数量巨大,且塔檐部更密集,从冀中到蒙都具有统一的建筑形式,较唐式密檐塔具有更显著的特征: